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归纳|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回顾及常考题


高考 2020-06-07 12:10:36 高考
[摘要]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寡人之于国也有深刻记忆。为此,今儿本栏目小

【www.hitmaxz.com--高考】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寡人之于国也有深刻记忆。为此,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以及寡人之于国常考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古文注解[/page]

注解:

(1)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yīng)。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4)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5)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6)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8)亦然:也是这样。

(9)无如:没有像……。

(10)加少:更少。下文“加多”,更多。加,副词,更、再。

(11)好战:喜欢打仗。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热衷于互相攻打和兼并。

(12)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13)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14)鼓之:敲起鼓来,发动进攻。古人击鼓进攻,鸣锣退兵。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15)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故斗已开始。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16)弃甲曳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曳,yè,拖着。

(17)走:跑,这里指逃跑。

(18)或:有的人。

(19)以:凭着,借口。

(20)笑:耻笑,讥笑。

(21)直:只是、不过。

(22)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23)无:通“毋”,不要。

(24)不违农时: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25)谷:粮食的统称。

(26)不可胜食:吃不完。胜,尽。

(27)数罟不入洿池:这是为了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数(cù):密。罟(gǔ):网。洿(wū):深。

(28)鳖(biē):甲鱼或团鱼。

(29)斤: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30)时:时令季节。砍伐树木宜于在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的秋冬时节进行。

(31)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32)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33)憾:遗憾。

(34)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当时诸侯奉行的以武力统一天下的“霸道”相对。

(35)五亩:先秦时五亩约合21世纪一亩二分多。

(36)树:种植。

(37)衣帛: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衣,用作动词,穿。

(38)豚(tún):小猪。

(39)彘(zhì):猪。

(40)畜(xù):畜养,饲养。

(41)无:通“毋”,不要。

(42)百亩之田:古代实行井田制,一个男劳动力可分得耕田一百亩。

(43)夺:失,违背。

(44)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45)庠序:古代的乡学。《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家”,这里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塾,闾中的学校。党,五百户为党。庠,设在党中的学校。术,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序,设在遂中的学校。国,京城。学,大学。庠(xiánɡ)。

(46)教:教化。

(47)申:反复陈述。

(48)孝悌:敬爱父母和兄长。悌(tì)。

(49)义:道理。

(50)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

(51)负戴: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

(52)黎民:百姓。

(53)王:这里用作动词,为王,称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归顺。

(54)未之有:未有之。之,指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55)食人食:前一个“食”,动词,吃;后一个“食”,名词,指食物。

(56)检:检点,制止、约束。

(57)涂:通“途”,道路。

(58)饿莩:饿死的人。莩(piǎo):同“殍”,饿死的人。

(59)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60)岁:年岁、年成。

(61)罪:归咎,归罪。

(62)斯:则、那么。寡人之于国常考题[/page]

寡人之于国常考题及答案

一、随堂巩固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捡”,捡拾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咎,归罪

解析:C项中的“检”应解释为“制止、约束”。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在,介词)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③请以战喻(用,介词)

④可以无饥矣(能够,动词)

⑤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⑦填然鼓之(代词,指代战鼓)

⑧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⑥⑦⑧

C、②③④⑥⑧

D、②③⑤⑥⑧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虚词“于”“以”“之”的意义和用法。其中:①寡人之于国也(对于,介词);④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⑦填然鼓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答案:D

3、下列加点词都有活用现象,对其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鼓噪起来)

B、树之以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

D、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A项中“填然鼓之”的“鼓”作动词,敲鼓。

答案:A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春心莫共花争发

B、①弃甲曳兵而走②斩木为兵

C、①或五十步而后止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D、①是亦走也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解析:A项①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②开。B项兵器。C项有的人。D项代词,这。

答案:A

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

B、②③⑤相同

C、①⑤相同

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解析:D项①于,介词,对于;②于,介词,到;③于,介词,比;④于,介词,在;⑤于,介词,与

答案:D

6、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

解析:A,题干和A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A

7、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

B、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解析:B,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比喻。

答案:B

8、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D、多用比喻、对比度、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解析:B,孟子是战国时期人。

答案:B

9、默写。

(1)____________,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4)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

(1)或百步而后止

(2)数罟不入洿池 材木不可胜用也

(3)养生丧死无憾

(4)申之以孝悌之义

10、翻译下列各句: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五亩大小的建宅基地,如果种上了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织衣服了。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而是兵器”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如果做到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二、阅读探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寡人愿安承教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代词,这些人)

B、愿比死者一洒之(为,替)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孝顺父母,恭顺兄长)

D、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使陷到井里,淹在水里)

解析:其:表揣测语气。

答案:A

1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B、①地方百里而可以王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①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②非我也,兵也!

D、①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②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解析:D项①减轻,②迫近。

答案:D

1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①兽相食,且人恶之②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C、①夫谁与王敌?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①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②愿举国为内臣

解析:A项①利用,②凭;B项①憎恨、讨厌,②疑问代词,哪里,怎么;C项①句首语气词,②指示代词,那。

答案:D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杀人用木棍和用刀子,有什么区别吗?

(2)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3)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

本文给各位考生分享的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以及寡人之于国常考题考生一定要尽快进行相关的背诵与了解,如果考生还想找到更多高考语文备考资料,就请继续关注本站高考语文栏目吧!

本文来源:http://www.hitmaxz.com/gaozhong/61097/

相关阅读
  •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河南)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河南)
  •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山东)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山东)
  •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湖北)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湖北)
  •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湖南)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湖南)
  •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_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福建)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_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福建)
  •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江苏)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江苏)
  •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江西)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江西)
  •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安徽)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华东理工大学分数线:2018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安徽)
为您推荐